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子曰:不患寡而患不均。

据说现在的文章得这样开头看的人才多。虽然不太明白为啥二十一世纪了人们还爱看八股文章,但是从善如流的我还是决定用这句《论语》开头,就当是告慰我中学时代的语文老师。学生不才,到今天我也没弄懂这孔夫子的微言大义。

但是这也不怪我。是老师们没有统一意见。同样是我中学那会儿,政治课上老师让我们背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”,可要是都“不患寡”,那还建设个什么劲儿呢?

还好历史老师说:“历史人物都有他的历史局限性”。你说这生活在“封邦建国”时代的孔老夫子,怕是“局限”得紧了吧?而他在两千多年前说的话,是不是也不应该再来局限“社会主义新时期”的我们了?

可是大家似乎又不这么想。在经济建设也才搞了没几年,我国人均收入还不到4千美元,世界排名勉强挤进前100的时候,突然大家又都掏出了《论语》。报刊杂志上转载最多的“名人名言”也不再出自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,而是换成了这句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。难道政治老师的话大家都不信了?!

其实这还得怪我。我忘了我中学毕业都多少年了。而我们国家的政治课是“与时俱进”的。我读中学那会儿,房子还是分配的,虽然小点儿;医疗还是公费的,顶多欠点儿;李刚自个儿可能也没开上车;“富二代”炫的还是“班尼路”。在那个年代,讨论“贫贫”差距是没有意义的。可是当“一部分人先富起来”了之后,就不一样了。

真的不一样了!

改革开放了三十年,中国的贫富差距(照基尼指数)都超过美国了!如今的房子太贵大家都变房奴了!医院只顾赚钱不顾治病了!富二代、权二代,开着豪车满大街撞人了!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!

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,我国人均收入翻了20倍,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4倍,公民的平均寿命由66升至73岁,没了富二代、权二代的奔驰、法拉利,北京的环路一样是空中停车场。显然,绝大多数国民的生活水准,健康水平都改善了。(你别跟我说那些平均数都是一小部分富人拉动的。不带这么扯淡的。)

但是我们不均了!

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。这不患与患之间的取舍,是说我们宁取前者也不要后者?是说我们宁可回到30年前的中国,扔掉我们95%的收入,不要那几十平米的住房,砸了刚上牌儿的小车,甚至一咬牙少活几年?至少咱“均”了?

爱把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挂在嘴上的朋友,你愿意?

就算你愿意,你又知道我愿意了?

社会形态的抉择影响到这个社会里的每一个人,是个政治问题。政治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各人的政治信仰。

我当然不会把我个人的政治信仰强加给你。所以我决定向你推销别人的思想。

美国的约翰·罗尔斯(John Rawls)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提出了他著名的Justice as Fairness(公平之正义)的理念,其中有一个挺有意思的观点,我们拿来聊一聊。

罗尔斯说,你会有你今天的政治信念,一定程度上与你自身的条件有关。如果你收入很高,可能你就会觉得累进制的税收政策不公平。如果你失业了,那你可能就会支持国家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。甚至,如果你长得又高又帅,你可能就会觉得美女爱帅哥那是天经地义,但如果不是那样,你可能就觉得男人还是诚实可靠比较重要⋯⋯

所以罗尔斯让你忘了你是谁。他要你想象,你可能成为这个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。你可能腰缠万贯,也可能无家可归。你可能长得像韩国偶像(整得成功的),也可能长得像⋯⋯好吧,就我好了。于是你觉得你的政治信仰又会是怎样的?

如果你也有可能不得温饱,你还会不会认为穷人都是不努力的懒虫,应该任由他们自生自灭?如果你也有可能是中国首富,你还会不会觉得富人都是没良心的恶棍,最好将他们统统抄家入狱?

回到我们前面说的“寡”与“不均”的取舍。想象一下这世界上有两个国家:A国“均”而贫穷,B国“不均”但是富有。现在你可以自由选择降生到A国或者B国,但是无论你选择哪一个国家,你都可能成为其中任何一个人。

首先假设B国虽然平均来说比A国富有,但是只有一半的人非常富有,剩下一半的人却要比A国的人民还要贫穷得多。如果这样,你会如何选择?

现在再假设,B国还是一半人富有,剩下一半人(相对)贫穷。但是哪怕是B国贫穷的人,都比A国的人民要来得富有。如果这样,你又作何选择?

且不论你在第一种情况下怎么选择,假如你在第二种情况下选择了B国,那就请你不要再说什么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了。因为你“患”的分明正是“寡”而不是“不均”!

是的,我们当前的社会确实有很多问题。也有很多很多人太有权利对这个社会表达不满。

从城市到乡村,低收入者,无业人员,失学的孩子,孤寡的老人,许许多多生计无着的人,他们生活的艰辛,不是我们这些在空调房里上着网、抱怨着带iPad过关还要交税的家伙可以想象,也不是我笔下贫乏的文字可以形容的。

但是这些正是“寡”的问题!

而要解决这些问题,要让更多的人摆脱贫穷,我们的社会还需要更多的富人。是的,如果你是真心地为我们这个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感到担忧,那么你必须包容更多的富人产生,甚至更多的贫富差距。

为什么?

因为“寡”的问题必须通过创造更多的财富来解决。而创造财富的引擎正在于每个人心中对于成为富人的渴望。(还记不记得亚当·斯密的那只“看不见的手”?)

消灭富人,把他们手中的财富都分给穷人,其实并不解决问题。别忘了,我们的人均收入才刚挤进世界100名,人均寿命的排名也高不了许多。现实是,甭管我们的GDP是不是超过了日本,我们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国。

但是如果我们不允许别人致富,如果我们硬要绑住那只看不见的手,我们的将来也不会有富裕的一天。甚至,如果你还记得前苏联的例子,倒退到几十年前的生活水平也不是不可能。

所以,如果大家都能脱离“寡”,我们愿不愿意接受“不均”?在前面说的第二种情况下,你会不会选择出生在B国?

但是话还没有说完。我得在这里承认一个错误。

朱熹说,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的“均”字应解作:“各得其分”。照朱子的解释,孔子的原意不是要所有人都“平均”,更不是要消灭富人(天子?),而是要每个人都得到自己应得的那一份。

我果然又一次误解了孔老夫子的微言大义。哎,没文化,真可怕!

但如果这样解,那“不均”就不是贫富差距的问题,而是分配公平的问题。

我知道,许多人“仇富”仇的不是“富”,而是部分有钱人的飞扬跋扈。你恨的不是李刚他儿子有车开,而是这小子开车撞了人!你恨的甚至不是这小子开车撞了人,而是他撞了人之后竟然还想逍遥法外!同样,你也不是恨那些房产商赚钱赚得盆满钵满,而是看到了种种强圈、强拆,件件命案、惨案后才恨得咬牙切齿!

你恨的不是这个社会上财富的“不均”,而是光天化日下的种种“不公”!

是的,这样子的不公,但凡有点正义感的人都无法容忍!

不仅如此,这样子的不公也同样会捆绑住“看不见的手”,并阻止整个社会变得更富有!

这道理很简单。如果致富只是一部分人的特权,那无法享受特权的人还怎么会有动力去创造财富?如果我们努力工作创造出来的成果却被别人无理地剥夺,谁又会心甘情愿地去喂养那些硕鼠?在前面所说的第一种情况下,如果你在B国出生只能成为贫穷的那部分人,那你要是不选A,连我都看不下去!

所以,其实我们想的都一样吧?

我们都希望我们能够生活在一个二十一世纪的“文明社会”。在这个社会中,没有人因为贫穷而不得温饱,无处栖身,受疾病的困扰;没有人因为贫穷而无法追求知识、追求爱情、追求人的尊严。在这个社会中,人人生而平等,彼此尊重对方的自由与权利,人与人之间没有剥夺与压榨,只有同情与帮助。在这个社会中,无论你是“穷人”还是“富人”,都可以昂首挺胸,“当仁不让”地追求幸福!

什么?你觉得你“被代表”了?

好吧。那你骂我吧。

你也可以继续“患不均”。但是请把“不患寡”这几个字省了吧。我求你了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方宇豪

方宇豪

5篇文章 12年前更新

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。现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经济系。博士 + 经济专业 = boring^2。爱看没用的书,说没用的话,写没用的东西。   围脖:   http://t.sina.com.cn/ryfang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5篇